
您当前的位置: > 患者故事 >
- 全网发布:06-24 17:27 发表者:zsz
32岁货车司机的抗癌奇迹:肝癌晚期从“活不过3个月”到肿瘤坏死
“李先生,今天感觉怎么样?”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走廊上,杨清峰主任推开病房门,看到32岁的李阳正靠在床头看手机,脸色比初诊时红润许多。
“杨主任!”李阳放下手机,笑着坐直身子,“昨天回家爬了五楼,居然没喘气!”他指了指床头的CT片袋,“您看,这是上次复查的结果,肿瘤小了好多!”
一、从“胃病”到“肝癌晚期”:一场被耽误的求医路
三个月前的李阳,还是个活蹦乱跳的货车司机。每天跑长途、应酬喝酒是常态,偶尔腹胀不适,他只当是“胃病”,在当地医院开了点药应付。“那时候总以为是累的,吃点药就好。”直到3月中旬,他突然高烧到39.5℃,辗转两家医院,CT显示“肝内多发实性结节”,AFP(甲胎蛋白)飙到5630.26ng/ml——远超正常值近百倍。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直径14×10×6cm。”当地医院的诊断像一记重锤。“不做手术可能活不过3个月。”医生委婉建议转院,但疫情下的广州,挂号难、住院难,李阳辗转多家医院,始终没得到针对性治疗。“发烧反反复复,肿瘤却从14公分长到20公分,一个月瘦了30斤。”
二、“你还年轻,坚持治疗会有机会”
转机出现在亲戚的推荐下。2020年4月20日,李阳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到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刚进病房,牛立志院长就握住他的手:“肿瘤虽然严重,但你才32岁,我们一定尽力!”
杨清峰主任的团队迅速制定方案——肝癌持续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术(TAI)。这是一种精准的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的肝动脉,既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又减少全身副作用。“你的肿瘤已经侵犯左右肝叶,传统手术风险太大,但TAI能最大限度杀伤癌细胞。”杨主任指着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屏幕解释。
三、两次化疗后,肿瘤“基本坏死”
第一次灌注治疗当天,李阳躺在手术台上,看着导管缓缓插入血管:“说不怕是假的,但想到女儿才4岁,我必须撑住。”术后第二天,他惊喜地发现:持续月余的高烧退了!
更惊喜的在后面:第一次治疗后,AFP从8872IU/ml降到1891IU/ml;第二次治疗后,数值进一步降至443IU/ml。“肿瘤大部分坏死了!”杨主任拿着复查的CT片,指着原本密布肿瘤的左肝叶,“这里已经变成低密度影,说明癌细胞被‘饿死’了。”
四、“超过三个月了!”
“当初医生说最多活三个月,现在我已经撑过三个月了!”李阳声音有些哽咽。他翻出手机相册,里面全是女儿的照片:“以前总想着多赚钱养家,现在才明白,陪她长大才是最重要的。”
更让他感动的是医护人员的温暖:“护士每天都会问我‘吃饭了吗’,杨主任查房时总说‘今天气色不错’。在这里,我没觉得自己是个‘绝症患者’。”
五、未来可期:从“救命”到“回归生活”
“下一步考虑冷冻消融术,争取让肿瘤完全消失。”杨主任的话让李阳眼里闪着光:“等身体再好点,我想自己开车带老婆孩子去海边——以前总说等‘忙完这阵子’,现在才懂,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科普链接】肝癌持续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术(TAI)
经动脉灌注化疗(TAI)是一种精准介入治疗,通过肝动脉插管将化疗药物直接输送到肿瘤部位,具有两大优势:
- 局部高浓度:药物在肿瘤区域浓度提高5-10倍,杀伤力更强;
- 全身低副作用:药物不经过全身血液循环,恶心、脱发等副作用明显减轻。
适合人群:
- 肿瘤侵犯多肝叶、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患者;
- 拒绝靶向治疗或靶向治疗无效者;
- 伴有肝外转移但需控制肝内肿瘤进展的患者。
后记
李阳的故事不是个例。在广州复大肿瘤医院,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通过精准介入治疗重获生机。“抗癌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杨清峰主任说,“医学的进步,让我们有更多武器与病魔赛跑;而患者的坚持和家人的支持,才是真正的‘特效药’。”
(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患者姓名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fuda-ce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