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普知识 >
- 全网发布:05-31 16:33 发表者:fuda_xxfb
世界肠道健康日 | 多点“肠”识,远离大肠癌
	  大肠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器官
	  它默默无闻地帮我们
	  清理垃圾、抵御疾病
	  但若你一直忽视它
	  它可能发小脾气
	  如腹痛、腹泻、消化不良
	  以此来表达不满
	  若你仍不以为意
	  它可能会“造反”(癌变)
	  当癌变的肠道细胞数量达到一定的量时
	  会导致大肠癌
	
	

	  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
	  借此机会
	  我们一起去了解大肠癌吧
	  大肠癌是指在环境、遗传等诸多因素作用下,大肠黏膜发生的恶性病变。大肠分为结肠和直肠,因此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近几年我国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始终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大量研究表明,约80%以上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所以也有专家将肠息肉形容为大肠癌的前身。
	 

	  肠息肉“变坏”一般经历这个过程:正常黏膜—小息肉—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到10年。90%以上处于肠息肉阶段的人症状隐匿,容易被忽视。只要在这期间发现并及时切除肠息肉,就能够有效阻断其演变为癌。
	  生活中,你若有以下症状,应警惕大肠癌——
	  排便习惯改变:与以往对比,排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想拉,拉不出);
	  便秘:排便次数减少,便质硬,呈颗粒状或细条状等;
	  血便、粘液便:粪便上有血迹或粘液
	  腹痛及腹胀:由于癌肿糜烂,继发感染刺激肠道,表现为腹部持续隐痛,腹部不适或腹胀;
	  腹部肿块:以右腹多见,肿块质硬,结节状;
	  随着肿瘤进行,会有全身症状:厌食、乏力、消瘦、贫血、发热等。
	 

	  因此,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即使没有肠道疾病症状,也建议做一次肠镜,因为肠镜不仅可以发现肠道肿瘤,也可以发现肠道息肉等疾病,及时的内镜下息肉摘除有预防息肉癌变的作用。
	  高危人群,更有必要做肠镜检查——
	  大便潜血阳性;
	  直系家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有肠道腺瘤史;
	  本人有癌症史;
	  有排便习惯的改变;
	  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
	  大肠癌一般认为与这些因素相关——
	  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脂肪高蛋白质,偏食挑食,长期过度食用油煎、烘烤、腌制食品等。
	  遗传因素在大肠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患者癌变率高;有大肠癌家族史者,患大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2到4倍。本身患有溃疡型结肠炎、克罗恩病、大肠腺瘤、直肠息肉的患者,后期患大肠癌的几率也会上升。
	  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肥胖、情绪紧张、缺乏运动也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有结肠腺瘤病史、结直肠癌家族史和炎性肠病要调整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摄取高纤维素、低脂肪食物;适度锻炼等。
	 

	  当然,并不是一确诊大肠癌就是无救,最主要是早筛早诊。临床上手术治疗是需要进行评估的,符合一定条件才可以,但并不意味着已经无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如果可以通过新辅助治疗达到降期手术的话,还是有可能切除肿瘤的。即使后期无法手术,通过一些局部微创治疗、姑息治疗等方式,很多患者依然带瘤生存了很多年。
相关热门词: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792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