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健康之路 >
- 全网发布:07-13 10:33 发表者:fuda-gjq
辟谣|酸性体质易患癌?别被忽悠了!
今天来剖析的,是一条流传甚广的传言——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酸性体质更有利于癌细胞的生存和转移,容易致癌。所以,提倡多吃碱性食物,可以抗癌防癌。那么酸性体质易患癌究竟是不是真的,下面就让复大肿瘤医院带大家了解一下。
在网上搜索“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马上会跳出连串相关信息,而酸性体质如何调节成碱性体质、碱性保健品等相关衍生副产品和信息,也是全网开花,不少“保健达人”因此长期坚持碱性食谱。
那么,酸性体质就是易患癌?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酸性体质容易生癌症,这样的传言真的靠谱吗?
一起听听广州复大肿瘤医院肿瘤预防和康复中心李家亮博士的解读酸性体质易患癌究竟怎么一回事。
其实酸性体质易患癌,这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伪科学”
“酸碱体质”理论在网上流传最广的说法:人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为碱性体质者,但这部分人只占总人群的10%左右,更多人血液的PH值在7.35以下,这部分人则为酸性体质。酸性体质者容易身体疲乏、记忆力减退、腰酸腿痛、失眠、腹泻、便秘……
那么是否是酸性体质易患癌?据李家亮博士介绍,人体内分布着大量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还有各种消化液、泪液、汗液、尿液,等等,这些液体都有各自的酸碱度。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人体血液的pH值会保持在一个恒定值,在7.35-7.45之间,属于弱碱性;胃存在着大量的胃酸,因此表现为强酸性,pH值在0.9-1.5之间;肠液的PH值在8~9之间,属于碱性;而女性的阴道的通常保持着pH值4.5以下的酸性环境,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抵抗外来病原体的入侵;尿液的酸碱度波动会比较大,因为代谢产生的很多酸性物质都需要通过尿液排泄,因此通常呈弱酸性,那么酸性体质易患癌就显得有点靠不着边了。
所以血液的PH值,并不能代表“人体酸碱体质”,“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这一说法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伪科学”。
李家亮解释,血液中存在着多种缓冲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它们有着强大的缓冲能力,能确保血液中的酸碱度不会轻易受到代谢产物的影响,并稳定地维持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另外,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对维持人体内酸碱度做出重大的贡献。
消化系统里的小肠可根据食物的成分来调节碱离子(比如钾、镁、钙等)的吸收,因而维持酸碱平衡;大肠能调节含硫氨基酸以及有机酸的吸收,能够吸收进入体内的营养物质经过代谢生成的各种代谢产物,由血液带经肾脏时,肾脏就会将酸性物质排出,并收回碱性物质,同时不断控制和调整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量的比例,以保持机体pH值得恒定,再一次证明酸性体质易患癌是不正确的。
食物有酸碱之分吗?
体质不分酸碱,那食物有酸碱之分吗?
据百度百科介绍,酸性食物是依据流行的酸性体质理论而来的,而不是指食物直接测试pH值的分类。即食物经过消化后最终形成氮、碳、硫、氯、盐等形成酸根留在体内的称酸性食物。诸如:牛,羊、猪、鸡、鸭、鱼肉、谷物等。
上文已经说明,人体根本就没有酸性体质,哪里有酸性食物呢?我们体内存在多种缓冲系统,即使食入所谓含有酸根的食物,也会立即被中和掉,以维持人体的 平衡。因此,食物几乎是无法对人体的酸碱平衡产生影响的,更不存在“多吃碱性食物,就能保持碱性体质”这一说。
实际上,能够影响身体酸碱度失衡的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疾病和药物,甚至呼吸过程对血液酸度的影响都要比食物大。
医学界存在“酸中毒”和“碱中毒”,所有酸性体质易患癌有可能是中毒了。
李家亮表示,医学上存在着“酸中毒”、“碱中毒”的概念,指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液的酸碱平衡机制失常,偏离正常的范围。一旦pH值低于7.35时称为酸中毒,pH值高于7.45时称为碱中毒。实际上,酸中毒和碱中毒都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严重病理状态,大都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或者代谢系统出现了问题,这时,就要积极进行干预和治疗,决不能靠保健品来纠正。
“酸性体质易得癌”是无稽之谈
李家亮介绍,癌症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各种致癌剂导致细胞特定基因突变,肿瘤细胞形成。同时,免疫系统没有能力识别和清除产生的肿瘤细胞,导致肿瘤细胞发展壮大,癌症形成。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所谓的酸性体质会引起基因突变,从而致癌。当然,如果不幸得了癌症,癌症周围的生活环境的确是酸性环境。这主要是因为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得快,肿瘤组织的氧气和养料经常面临供应不足的情况,肿瘤细胞缺氧,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导致肿瘤组织周边的组织液pH值降低。
但这里所说的是由于恶性肿瘤而引起局部的酸性环境,不是酸性环境导致癌症发生,典型的颠倒因果,混淆是非。
因此,“酸性体质易得癌症”是无稽之谈。
既然酸性体质易患癌是无稽之谈,那么又去如何健康饮食?
李家亮提醒:健康饮食应该是均衡的饮食。蔬菜水果应该是一日三餐的主角,肉蛋奶应该作为补充。
没有什么食物具有大补等神奇的功效,因此我们不需要大量进补,杂食才对我们的健康最有利。 推存文章:解读 | 增强免疫、防治感冒、美白肌肤……维生素C真的那么神奇?
专家介绍
李家亮:1999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5年获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医学免疫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9-2010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科学院的研究助理,现任广州复大肿瘤医院肿瘤预防与康复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