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医院动态 >
- 全网发布:03-23 11:20 发表者:fuda_oxq
《践行中国式控癌》新书发布
文/图 羊城派记者 甘韵仪 通讯员 林泓
2018年3月22日,由中国著名肿瘤治疗专家徐克成编著,中国著名肿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评述的《践行中国式控癌》新书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在“消灭癌症”“抗癌”主导的主流观点下,汤钊猷结合自己长达半个世纪的临床及文献研究,倡议“控癌”,而科学倡议正好与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理念契合。一字之差带来的转变,更新着人们对于癌症的观念。
徐克成解释,“控癌”既肯定现代肿瘤治疗的成就和贡献,又对各种治疗技术做了实事求是的质疑和“补台”。
活动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广东省徐克成关爱健康工作室主办。
【对话】
羊城派:什么是“中国式控癌”?
汤钊猷:“中国式控癌”是“消灭”与“改造”并举,与癌共存,将癌症变为可控制的慢性病。这是一种倡议。
wo今年已经88岁了,需要靠更多医学人才去验证。通过徐克成教授的新书,可以看出他正在验证这个思路正确不正确,这是十分可贵的,即使都是个案,但也值得分析与思考。
羊城派:为什么要将“抗癌”改“控癌”?
汤钊猷:wo为什么改一个字?抗癌战争,要从1863年德国著名病理学家Virchow提出癌的细胞起源说起。这以后,医学界都在研究如何消灭癌细胞,取得很大进步。
但是,又有研究说,近40年的抗癌战,并未取得成功,靶点导向治疗也非根治和持久,因癌被攻击而产生对抗性。
2006年,通过“杀癌负面问题及其干预”实验,得出结论,“消灭”很重要,但还不够,还要“改造”,“改造”策略包括改造癌细胞本身及其周围环境,还包括改善整个机体的抗癌能力。
羊城派:“控”字改变了人们对癌症的认识。
汤钊猷:wo通过过去半个世纪的临床加上文献研究体会到,癌症是内外环境失衡导致的。过去认为部分细胞就是癌细胞,其实除了癌细胞,还有身体微环境。身体治理又如社会治理,光抓犯罪分子不够,还需要治理社会环境。
羊城派:怎么保持微环境平衡?
汤钊猷:是什么导致了人体内环境失衡?例如精神刺激、过劳、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等。也与生活方式有关,例如烟酒、饮食、作息、运动、心态等。
要保持平衡,wo总结了对策:戒烟少酒,重中之重;平衡饮食,劳逸结合;迈开双腿,疾病却步;心胸开阔,绝非小事;手机过用,弊多利少;减少炎症,防微杜渐;保健补品,过犹不及;乔迁新居,有喜有忧;国家层面,减排防污。
羊城派:能否举一个消灭与改造并举“控癌”的案例?
汤钊猷:wo曾经有个癌症病人,已经102岁,现在活得很好。他曾在1975年进行了大肝癌切除,1979年进行了肺癌肺转移切除手术。这就是我们说的消灭。
而改造,包括自体瘤苗等四种免疫治疗、攻补重要、小剂量化疗。这个病人现在开怀乐观,耳聪、目明、牙好。他让wo坚定了“消灭+改造”战略。
改造的途径,可以有分化诱导、抗炎治疗、改善缺氧、神经干预、免疫干预、激素干预、适度运动、中医西药、综合改造,综合改造是最重要的。
羊城派:如何践行“中国式控癌”?
徐克成:我在自己身上,践行“中国式控癌”,自己的生死体验,让wo明白了“与癌共存”的真谛,非常感恩。
践行“中国式抗癌”,是学习、吸收、研究、转化,秉持新理念、新策略、新技术的过程。多年来,我和我的同事,或电信联系,或登门拜访,行国内,去国外,走城市,往山村,遍访了上千例癌症患者。
我很欣慰,许多本来无生存希望的癌症病人,确确实实活下来了;我很感恩,这些病人的生存经历,增强了wo践行“中国式抗癌”的信心。
工作之余,wo将“控癌”中自己的以及同事的一些成绩、缺点、失误、经验和教训,写成随记、故事、感想,汤院土又对多数文章做了评述,从而汇集成即将出版的这本书。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羊城派
题图|视觉中国
责编|崔文灿